鱼鳞病是一种遗传病,但是遗传方式却是不一样的,那么鱼鳞病有哪些遗传方式呢。
鱼鳞病又成蛇皮癣,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病,旧称鱼鳞癣,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蛇皮状,因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性联遗传寻常性、先天性样红皮病及板层状,每一种的治疗方法都不同,需要对症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医院是非常重要的,
鱼鳞病的遗传因病型不同方式也有区别,主要分显性、隐性、共显性。有显性基因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称为显性遗传,,有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称为隐性遗传,如果等位基因不存在显性、隐性关系,一对等位基因的特性都能得到表现称为共显性遗传。此病的遗传还有很多问题不太清楚。此病除了遗传还和环境、饮食、疾病等基因重组变异有关。要想治疗鱼鳞病就先找到病因,鱼鳞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种物质代谢障碍,这种代谢遗留物不易从肾脏排泄,却与皮肤有较强的亲和力,当它在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逐渐通过皮脂腺、汗腺分泌到体外,从而达到了排泄清除的目的。
由于这种代谢遗留物的熔点和溶解受气温、湿度的影响很大,夏季皮肤水分充足、气温高,这种物质处于液化和溶解状态,因此对皮肤的损害相对较轻。但是一进入秋天,气温降低,气候干燥,该物质一经分泌到皮肤表面就迅速凝固,并且皮肤水分减少,无法有效溶解该物质,因此它就凝结、沉积于皮肤角质层。其结果一方面对皮肤产生损害,使皮肤角化速度大大加快产生大量的鳞屑;另一方面堵塞了毛囊和汗腺导管,导致皮脂腺、汗腺分泌障碍,最终发生痿缩,皮肤失去滋润,变得异常干燥。由于全身皮脂腺、汗腺的分布差异以及个体体质的不同,分别从皮脂腺、汗腺上分泌代谢遗留物的多寡也不一,因此表现为特定部位的皮损、不同类型的鱼鳞病以及轻重不同的症状。
鱼鳞病遗传吗?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也缠扰鱼鳞病患者很长时间了。因为,鱼鳞病多为小孩子得的多。
由于遗传方式、形态学和组织学上的不同,本病临床有多种分型,其中最常见的、多发的是寻常型鱼鳞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出生时皮肤外观正常,出生数月后发病,此后随年龄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皮肤干燥,皮面出现细薄的片状鳞屑,皮损以四肢伸侧为重尤以小腿明显,同时伴有掌跖角化增厚,手背、上臂、股外侧皮肤增厚,有时还伴有甲变脆、毛发稀疏等。一般患者在1~4岁时症状已经较明显。皮损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加重,在潮湿温暖的夏季减轻。部分患者成年后皮损可逐渐减轻。患者常有家族遗传史,自幼发病持续终生。
寻常型鱼鳞病主要有两种遗传方式: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主要遗传特点是: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患病,每代人均有发病,发病机率为50%,每代人中男女发病率相等。
②性联遗传,也称X-联锁遗传。其主要遗传特点是:几乎全部见于男性发病,女性仅属于携带基因者而发病极少。男性患者决不将该基因遗传给他的儿子,却将该基因遗传给他所有的女儿,而她们不发病只是该基因的携带者,携带者的儿子有半数接受该基因而出现症状。
上一篇:女性鱼鳞病患者体质虚弱怎样调养
下一篇:鱼鳞病治疗要选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