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鱼鳞病新闻>云南红河垤玛乡大部分行乞人员已返乡 >

云南红河垤玛乡大部分行乞人员已返乡

时间:2011-2-19来源:鱼鳞病 作者: 毛周角化症点击:
{[csc:global name=newsad]}
垤玛乡领导认为,如今农村发展很快,只要脚勤手快不可能吃不饱。 镜头一当街卖唱网友拍 镜头二当街“卖”残网友拍   目前垤玛乡行乞人员大部分已返乡   不管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还是红河县,让绝大多数人都始料不及的是,一场偶然间引发的微博打拐,竟然会让一个乡成名为“乞讨乡”。媒体和警方在对行乞儿童的关注和解救中发现,在昆明和贵阳行乞的很多人,竟然都来自于一个地方,而且很多还是母亲带子行乞、家族联合行乞。经过媒体的追踪,发现这个地方就是红河县的垤玛乡,于是,垤玛乡立即被冠名为“乞讨乡”。这给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压力。2月17日,红河州委宣传部组织人员到红河县调研。   行乞·垤玛   “乞讨乡”   不是首次被冠名   垤玛乡是红河县西部的一个贫困乡,全乡有73个自然村1.5万余人,多是哈尼族和汉族群众。该乡因为地处偏僻山区,乡境内群山连绵,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是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泥石流多发地区,发展产业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据史料记载,垤玛乡由于农业耕作方式粗放落后,科技含量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也曾被冠以“乞讨乡”的称号。   行乞·调查   在贵阳   还有9个垤玛乡人   “乞讨乡”的舆论风波掀起后,红河县领导坐卧难安,立即组织人员奔赴垤玛乡入村入户调查统计,发现在贵阳、昆明乞讨人员涉及垤玛乡18户46人,其中16岁以下者达23人。截至目前,这些乞讨人员中,已返乡回家的有12户33人;尚在返回途中的有6户12人。昨天下午,记者又获悉,在贵阳警方正在调查核实的人员中,还有9人也是垤玛乡人,其中有4个小孩。   行乞·原因   从温饱到好吃懒做   1978年,该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不足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80元。上世纪80至90年代,该乡外出从事乞讨的人数曾一度接近千人。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该乡的扶持力度,多次派出民族工作队进入该乡,划拨资金,建设起不少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带动多个村寨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制约,当地的发展速度一直与外地存在着不小差距,全乡尚有1万多群众处在贫困之中。为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每年农闲季节,个别村寨常有数十名群众带着孩子走进都市,靠乞讨“挣取”收入。   但如今的外出乞讨人员,已经不纯粹是因为温饱问题而行乞,而是在一定的群体中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好吃懒做的思想。   行乞·记忆   在个开蒙曾追得人直跑   其实,对于红河州个开蒙的人来说,对垤玛乡的行乞人员并不陌生。   在此前的10年中,个开蒙街头经常见到妇女领着几名儿童当街拦乞。那个时候,大家就对这些人员极为反感,因为手脚健全的成年人领着娃娃行乞,让人很是不耻。于是,便有大人躲在暗处,指使娃娃行乞。当地人因为了解真相,几乎不会施舍。于是,这些娃娃便盯上了街头的军人、警察等着制服的人员,有的人被缠无奈也会施乞,但是一见到这种情景,马上就会有四五个娃娃立即围上去。其实,要说这些人不顾颜面也不尽然。当年,记者曾经想拍下这些儿童行乞的照片,但只要大人一见到相机,他们立马就躲起来了。   由于个旧、开远、蒙自终归离红河县不远,行乞人员在街上还会遇到自己老家的人,自己也觉得羞耻,加之个开蒙的市民对他们施乞的很少,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教育措施,到了最近几年,在个开蒙的行乞者就基本杜绝了。而红河州以后也没有了这样行乞的人。   行乞·应对   杜绝行乞红河在行动   派出调研组寻解决措施   垤玛乡被再次冠以“乞讨乡”后,近半个多月来,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好当地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和乞讨儿童生存及成长等一系列难题。   在了解垤玛群众的贫困程度及乞讨儿童的生存情况后,红河州委、州政府先后派出多名干部到垤玛调研,与州内外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士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方式和措施。   设救助流浪儿童账户   州委宣传部联合省、州、县各级及相关部门整合资源,筹集资金,争取尽早在垤玛乡建设起一批带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项目,解决好群众脱贫有基础,致富有门路的问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相关团体的支持,设立“救助垤玛流浪儿童”专门账户,因势利导,吸引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参与帮助解决好流浪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问题。   但仅靠宣传部门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州委宣传部提出建议: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对垤玛乡进行“整乡推进”扶持,用较短时间带动垤玛乡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和落后的状态。同时,在全州范围内组织一次有关外出流浪乞讨人员及其村寨的联合调研,全面摸清州内深度贫困人口情况,积极开展扶贫和帮扶工作。   只要肯干也能过好日子   靠这些措施要立马解决问题无疑太过遥远,于是有人提出:今后,儿童外出一定要经村委会的证明,放假期间学龄儿童不准外出;家长带着儿童外出要报告;农户再外出乞讨者,国家给予的各种惠农补贴,将会被取消等等。   垤玛乡的领导们都认为:如今根本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只要肯干不懒,解决了思想问题,在垤玛也能过上好日子!首席记者任锐刚摄影报道   行乞·救助   省青基会设专项救助基金   为帮助包括垤玛乡等地一批流浪在外、乞讨为生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昨日,开展“希望行动——行乞儿童爱心救助计划”,并设立“云南希望工程行乞儿童救助基金”接收各界爱心人士的援助力量。   为长期关注支持行乞儿童,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健康阳光的童年生活,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有力环境。省青基会号召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捐款,为帮助行乞儿童尽绵薄之力。昨日设立救助基金会消息传出不久后,收到了一名小学生用压岁钱捐赠出的首笔爱心款项。如有更多爱心人有意参加到救助计划中,可拨打云南青基会24小时咨询热线:13700691177,具体咨询。   记者陆敏(春城晚报)
上一篇:怎么区分牛皮癣和鱼鳞病?
下一篇:深圳血库O型和AB型血缺口达50%
查看[云南红河垤玛乡大部分行乞人员已返乡]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推荐内容最近更新人气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