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global name=newsad]}
南方日报(微博)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暨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首发式于2011年12月8日在京举办。 《蓝皮书》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与乡在资源、投入、能源、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较大竞争,城乡矛盾也随之而生,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城乡教育、城乡医疗、城乡就业以及城乡的消费和政府的公共投入等多方面的差别。随着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多元利益诉求协调难度加大。 有的省份提出,城市化率2011到2015年要从45%提高到54%,到2020年达到64%左右,城镇化率的提高速度远远高于中央政府设定的预期目标。蓝皮书担心,个别省份过快的速度,可能导致冒进城镇化、过度城镇化、虚假城镇化,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加剧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 《蓝皮书》显示,农民认为新农合最大的问题是“收费高”,很多农民认为随着医疗费用的报销,药价也水涨船高,农民从中获取的真正利益并不多。同时,新农合保障的疾病类型少,程序复杂等也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很多时候还会给农民造成麻烦。 与此同时,农民群体中的一部分——农民工群体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较低,他们从户籍身份上讲是农民,但从职业分工上讲他们是流动在城市里的工人,他们的医疗费用无法纳入报销范围,对于他们而言,新农合并没有改善他们的医疗环境,也没有给他们保障。 整体而言,农民的报销比例是最小的,通常在40%~50%,城镇居民次之,最高的是城镇职工,一般能达到80%。上述这些方面均是城乡统筹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媒体称新生代农民工成劳资冲突主角
下一篇: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称中国国际麻烦趋于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