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与毛囊角化的鉴别

2018-10-23 15:56:29  浏览:741  作者:管理员

 鱼鳞病 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病,旧称鱼鳞癣,中医称蛇皮癣。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因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性联遗传寻常性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鳞病。
〖鱼鳞病的临床分型〗
   1.常染色体显性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月-5岁之间发病;

  (2)皮肤乾燥、上覆灰白色至淡棕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周边翘起,中央紧贴皮肤;

  (3)主要分布在四肢伸侧、背部;

  (4)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肤缺乏前细丝聚集素,后者mRNA表达显著降低且不稳定,半衰期较短,可能与前细丝聚集素合成的转录后调控异常有关;有报道寻常型鱼鳞病的发病可能与1q21异常有关。

  2.性联遗传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仅男性受累;

  (2)皮肤乾燥粗厚,上覆大而深棕色鳞屑,冬重夏轻。随年龄增长,损害不变,甚至加剧;
  (3)皮损分布全身,以头面、侧面、耳前、颈受累最重。屈侧常被累及。

  (4)性联隐性鱼鳞病发病机制较明确,80%以上患者Xp22.3上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缺失,而另一部分患者则有基因突变,导致各组织包括表皮的类固醇硫酸酯酶活性丧失,不能将硫酸胆固醇酯分解为游离胆固醇和硫酸盐,从而引起硫酸胆固醇酯的堆积,影响角质层细胞正常脱落而形成鳞屑病。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在女性仅部分失活,因此患者多为男性。

  3.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1)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多层鳞屑,脱落后出现粗糙湿润面,可有松弛性大胞;

  (2)严重者手足呈爪形;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表现为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颗粒层内含有粗大颗粒,颗粒层及棘层上部有网状空泡化,表皮内可见水疱,真皮浅层少许炎症细胞浸润

  4.板层状鱼鳞病

  (1)婴儿全身生后为一层广泛火棉胶状膜紧紧包裹,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广泛潮红,上有大片多角鳞屑,中央粘着,边缘游离;
  (2)掌蹠角化过度,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

  (3)2/3患者有睑外翻。

  (4)板层状鱼鳞病患者表皮角质层并行排列的脂质存在异常,鳞屑脂质分析神经鞘脂和游离固醇升高;也有报道板层状鱼鳞病可与2q33-q35有关。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